在岁月的长河中,老旧小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见证着城市的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小区逐渐显露出疲态,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更为关键的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人,占比2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更是突破了2.2亿大关,占总人口的15.6% 。老旧小区内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其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怀,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适老化设计与社区治理创新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
走进那些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老旧小区,狭窄昏暗的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楼梯台阶高低不平,对于老年人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与危险。没有电梯,让那些住在高层的老人仿佛被困在“孤岛”,上下楼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小区的道路坑洼,雨天积水,老年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公共空间也极为有限,缺乏适合老年人休闲、健身的设施,他们只能在狭窄的角落晒太阳、聊天。
从数据来看,目前全国约有17万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近4200万户。这些小区大多设施陈旧、环境恶化,不少居民饱受房屋漏水、墙面开裂、电梯缺乏等问题的困扰,而其中的老年居民更是深受其害。据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10年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出生高峰期人口陆续退休,老年人口结构相对低龄,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刻不容缓,它是对老年人权益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1. 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设施是适老化设计的基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确保每一处公共区域都有无障碍通道。通道宽度要满足轮椅顺畅通行,地面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铺设,边缘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楼梯扶手要进行加粗、加长处理,高度适中,方便老年人抓握,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休息平台。2025年3月24日,住建部宣布将老房加装电梯数字化施工模式推广至全国,通过BIM建模、无人机勘测、智能吊装等技术,将施工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20%。这一举措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来说是重大利好。电梯的按钮设计要大且醒目,操作简单易懂,内部设置扶手和座椅,保障老年人乘坐安全与舒适。
2. 公共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为老年人打造温馨的休闲天地。开辟专门的老年活动广场,配备适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健身器材,如太极揉推器、漫步机等,并在旁边设置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广场周围设置遮阳避雨的亭子和舒适的座椅,方便老年人休息。打造园艺区域,让老年人可以在这里种植花草,享受田园乐趣,既锻炼身体,又丰富精神生活。
3. 室内适老化改造:对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内部,要进行全方位的适老化设计。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安装坐便器和扶手,淋浴区设置淋浴椅,避免老年人滑倒受伤。厨房台面高度根据老年人身高进行调整,方便操作,吊柜高度适中,便于拿取物品。卧室的照明要充足且无眩光,开关设置在床边伸手可及的位置,方便老年人起夜。
1.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例如,设立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基金,对积极参与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社区居委会要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改造的认识和支持度。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专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业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健康讲座等服务。企业则可以参与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无障碍辅助器具等,为改造提供物资保障。
2. 居民自治与协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改造的决策和管理。成立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专业设计师等组成的协商议事小组,共同商讨改造方案。对于电梯加装位置、公共空间布局等问题,充分征求居民意见,通过投票、公示等方式,确保方案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可。这种居民自治与协商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3. 智慧社区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医疗、养老、家政等资源,老年人通过手机APP或智能终端就能一键预约服务。在小区内安装智能安防设备,如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按钮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一旦发生异常,能够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杭州和睦新村的改造堪称典范。建成于1981年的和睦新村,随着时间推移,小区面貌陈旧,道路坑洼,老年人出行极为不便。2018年,小区开始改造,从居民需求出发,不仅进行了外立面刷新、屋顶平改坡等基础改造,还重点进行了适老化设计。楼梯旁安装了扶手,每层平台转角处放置了折叠椅,新建了阳光餐厅、无障碍助浴室。社区成立了“和睦红盟”,现有共建红盟单位56家,定期举办“红盟集市”活动,为老人提供金融知识宣讲、新春慰问、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通过改造,和睦新村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一老一小”阳光照护成为全国示范,也为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资金短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短缺是普遍面临的难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改造资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支持改造项目。还可以探索居民合理分担部分费用的机制,如电梯加装费用由居民根据楼层等因素合理出资。
2. 居民意见协调难:由于居民利益诉求不同,在改造过程中意见协调难度较大。要加强宣传沟通,通过召开居民大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对改造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于存在疑虑的居民,要耐心解释,消除他们的担忧,争取最大程度的居民支持。
3. 后续维护管理: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需要持续的维护管理,确保适老化设施正常运行。可以成立专门的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设施维护、服务监督等工作。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用于设施维护和服务运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适老化设计与社区治理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意义深远的工作。它关系到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推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不断深入,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美好。
做一个个性鲜明,心怀星辰大海。不惧挑战,勇攀高峰。以乐观拥抱生活,用智慧洞察世界。格局广阔,志在让梦想照进现实,绽放独特光芒。